JAVA代码编译机制

JVM规范定义了class文件格式,但并未定义java源码如何编译为class文件,各个厂家实现JDK时,通常会将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源码编译为class文件的编译器,例如sun JDK中是javac

  1. 分析和输入到符号表(Parse and Enter)

  2. Parse过程所做的为词法和语法分析。词法分析(com.sun.tools.javac.parser.Scanner)要完成的是将代码字符串转变为token序列(例如Token.EQ(name:=));语法分析(com.sun.tools.javac.parser.Parser)要完成的是根据语法由token序列生成抽象语法树 。

  3. Enter(com.sun.tools.javac.comp.Enter)过程为将符号输入到符号表,通常包括确定类的超类型和接口、根据需要添加默认构造器、将类中出现的符号输入类自身的符号表中等。

  4. 注解处理

  5. 该步骤主要用于处理用户自定义的annotation,可能带来的好处是基于annotation来生成附加的代码或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,从而节省一些共用的代码的编写,例如当采用Lombok 时,可编写如下代码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public class User{  
    private @Getter String username;
    }
  6. 编译时引入Lombok对User.java进行编译后,再通过javap查看class文件可看到自动生成了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()方法。

  7. 此功能基于JSR 269 ,在Sun JDK 6中提供了支持,在Annotation Processing进行后,再次进入Parse and Enter步骤。

  8. 语义分析和生成class文件(Analyse and Generate)

  9. Analyse步骤基于抽象语法树进行一系列的语义分析,包括将语法树中的名字、表达式等元素与变量、方法、类型等联系到一起;检查变量使用前是否已声明;推导泛型方法的类型参数;检查类型匹配性;进行常量折叠;检查所有语句都可到达;检查所有checked exception都被捕获或抛出;检查变量的确定性赋值(例如有返回值的方法必须确定有返回值);检查变量的确定性不重复赋值(例如声明为final的变量等);解除语法糖(消除if(false) {…} 形式的无用代码;将泛型Java转为普通Java;将含有语法糖的语法树改为含有简单语言结构的语法树,例如foreach循环、自动装箱/拆箱等)等。

  10. 在完成了语义分析后,开始生成class文件(com.sun.tools.javac.jvm.Gen),生成的步骤为:首先将实例成员初始化器收集到构造器中,将静态成员初始化器收集为();接着将抽象语法树生成字节码,采用的方法为后序遍历语法树,并进行最后的少量代码转换(例如String相加转变为StringBuilder操作);最后从符号表生成class文件。

class文件中并不仅仅存放了字节码,还存放了很多辅助jvm来执行class的附加信息,一个class文件包含了以下信息。

  • 结构信息
    包括class文件格式版本号及各部分的数量与大小的信息。
  • 元数据
    简单来说,可以认为元数据对应的就是Java源码中”声明”与”常量”的信息,主要有:类/继承的超类/实现的接口的声明信息、域(Field)与方法声明信息和常量池。
  • 方法信息
    简单来说,可以认为方法信息对应的就是Java源码中”语句”与”表达式”对应的信息,主要有:字节码、异常处理器表、求值栈与局部变量区大小、求值栈的类型记录、调试用符号信息。

以一段简单的代码来说明class文件格式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public class Foo{  
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COUNT=1000;
private static int count=0;
public int bar() throws Exception{
if(++count >= MAX_COUNT){
count=0;
throw new Exception("count overflow");
}
return count;
}
}

执行javac -g Foo.java(加上-g是为了生成所有的调试信息,包括局部变量名及行号信息,在不加-g的情况下默认只生成行号信息)编译此源码,之后通过javap -c -s -l -verbose Foo来查看编译后的class文件,结合class文件格式来看其中的关键内容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// 类/继承的超类/实现的接口的声明信息  
public class Foo extends java.lang.Object
SourceFile: "Foo.java"
// class文件格式版本号,major version: 50表示为jdk 6,49为jdk 5,48为jdk 1.4,只有高版本能执行。低版本的class文件,这也是jdk 5不能执行jdk 6编译的代码的原因。
minor version: 0
major version: 50
// 常量池,存放了所有的Field名称、方法名、方法签名、类型名、代码及class文件中的常量值。
Constant pool:
const #1 = Method #7.#27; // java/lang/Object."<init>":()V
const #2 = Field #6.#28; // Foo.count:I
const #3 = class #29; // java/lang/Exception
const #4 = String #30; // count overflow
const #5 = Method #3.#31; // java/lang/
Exception."<init>":(Ljava/lang/String;)V

const #34 = Asciz (Ljava/lang/String;)V;
{
// 将符号输入到符号表时生成的默认构造器方法
public Foo();

// bar方法的元数据信息
public int bar() throws java.lang.Exception;
Signature: ()I
// 对应字节码的源码行号信息,可在编译的时候通过-g:none去掉行号信息,行号信息对于查找问题而言至关重要,因此最好还是保留。
LineNumberTable:
line 9: 0
line 10: 15
line 11: 19
line 13: 29
// 局部变量信息,如生成的class文件中无局部变量信息,则无法知道局部变量的名称,并且局部变量信息是和方法绑定的,接口是没有方法体的,所以ASM之类的在获取接口方法时,是拿不到方法中参数的信息的。
LocalVariableTable:
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
0 33 0 this LFoo;

Code:
Stack=3, Locals=1, Args_size=1
// 方法对应的字节码
0: getstatic #2; //Field count:I
..
29: getstatic #2; //Field count:I
32: ireturn

// 记录有分支的情况(对应代码中if..、for、while等),在下一节"类加载机制"中会讲解这个的作用
StackMapTable: number_of_entries = 1
frame_type = 29 /* same */
// 异常处理器表
Exceptions:
throws java.lang.Exception
..
}

从上可见,class文件是个完整的自描述文件,字节码在其中只占了很小的部分,源码编译为class文件后,即可放入jvm中执行。执行时jvm首先要做的是装载class文件,这个机制通常称为类加载机制。